老年人嗜睡循证医学推荐评估和管理

点击:次 更新日期:2009年10月03日

   睡眠相关障碍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其主要原因是躯体和心理社会合并症高发、以及频繁采用多种治疗措施,而不是年龄本身。

    在老年人群中,睡眠障碍和严重躯体疾病有很强的相互关联,但通常未被临床医师充分认识和评价。睡眠障碍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高血压、抑郁症、心脑血管疾病,反之,患上述疾病的成年人出现睡眠障碍的风险也更高。

    2009年5月,发表在《美国老年学会杂志》(J Am Geriatr Soc)的《老年人睡眠障碍评估和管理的循证医学推荐意见》一文,对临床医师正确理解和处理年龄≥65岁的老年人睡眠问题有指导作用,现摘要如下。

   嗜 睡

    通过病历记录和恰当使用主观问卷调查,充分评估嗜睡主诉(Ⅲ/A)。

    老年患者嗜睡的确诊应靠多导睡眠记录仪和多重睡眠潜伏试验(Ⅱ/B)。

    对嗜睡患者,任何内科、神经科和心理疾患的处理都应最优化(Ⅲ/A)。

    对嗜睡患者,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或物质在可能情况下应该减量,或改变用药时间以减轻觉醒时的镇静作用(Ⅲ/A)。

    睡眠-觉醒行为调整是有效治疗策略,对许多嗜睡患者有效(Ⅱ/A)。

    无论有无药物治疗,预定的短时间睡眠对减轻患者嗜睡症状有益(Ⅱ/B)。

    所有诊断为中枢起源嗜睡的老年患者都应考虑药物治疗(Ⅲ/A)。

    很少有证据表明药物引起的嗜睡可被其他对抗嗜睡的药物治疗改善。在可能情况下,应中断药物治疗,或改变服药时间或剂量(Ⅲ/A)。

    以下治疗措施对伴或不伴猝倒症状的发作性睡病有效

    莫达非尼对发作性睡病引起的嗜睡有效(Ⅰ/B)。

    羟丁酸钠可能对老年人发作性睡病引起的日间过度嗜睡有效(Ⅰ/C),可能对预防老年人猝倒有效(Ⅰ/B)。

    哌甲酯和苯丙胺衍生物可能对老年人发作性睡病引起的过度睡眠有效(Ⅱ/C)。

    抗抑郁药物对猝倒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Ⅱ/B)。

    莫达非尼、哌甲酯和苯丙胺衍生物除对药物治疗所致的嗜睡有效之外,可能对特发性睡眠增多症或周期性多眠症引起的嗜睡也有效(Ⅱ/C)。

    对嗜睡患者需进行规律的随访以监测和明确治疗效果(Ⅲ/A)。

    当嗜睡发作或疑诊为特发性睡眠增多症、或嗜睡原因不明时,需转诊至睡眠专科(Ⅲ/A)。


常见疾病